核心提示: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
从无到有,宁夏用20年时间,逐步建成了由1个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16个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组成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也成为宁夏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
从有到优,宁夏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生态农业功能全面开发为重点,构建现代特色优势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年底,宁夏在全国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考”中交出了漂亮答卷——吴忠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跻身全国118个园区前20名,获优秀等次;石嘴山市、固原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达标等次;中卫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
这份成绩单,实是宁夏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效,也折射出宁夏追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阳春三月,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塔湾村到处是一派忙碌景象。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种植户旁多了不少“大家伙”,现代化的机械轰轰作响,给农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月11日,操作新研发的小麦匀播机,村民谭新权实现旋耕、种间均距播种、施肥等多种工序一体化作业。
“耕地不用牛、采收不用人、喷药不下地、收割不弯腰。”谭新权笑着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全实现了。
在塔湾村承包2000亩土地的吴忠市伊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谭振龙介绍,除使用现代化的各类机械,他还在部分农机里安装了北斗导航设备,实现机械无人作业。
“相当于装上了‘天眼’,我们做好准备工作,机器自己会认路,开得比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还好。”谭振龙骄傲地说。
机械配足,种什么收成好、养什么能赚钱,显得尤为关键。
谭振龙介绍,他依照吴忠市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依托科技创新,种植了小麦、玉米、蔬菜、西瓜等适合当地气候的作物,专攻特色农业。
“特”字当头,发挥差异化优势;科技搭桥,开启智慧农业模式,谭振龙种植基地的发展方式也是全区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缩影。
近年来,我区针对农业创新资源短缺、产业化水平较低等短板,没有追求“大而全”,而是瞄准“特与优”,通过“特色创新+科技引领”的方式,组织实施智慧农业引领、创新能力提升、开放合作借力、品牌建设支撑、农村双创示范、绿色发展创新“六大工程”,发展特色产业、优质产业,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特”字当头,跑出农业“加速度”
特色创新的因子,在各个农业科技园区无处不在。
——吴忠园区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富硒”农业,通过强化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60多项,整合各类科技资金近亿元,示范推广新品种120多个、新技术150多项、新装备200多台套。同时将目光瞄准奶业这一传统特色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奶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全力打造现代奶业集群。2019年,奶牛存栏达到6.4万头,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6.8亿元,集聚了蒙牛、伊利等一批现代化、规模化养殖企业。
——石嘴山园区聚焦“一园四区”建设,以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构建以种业创新为主线、以种业创新园区为核心,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有力带动了产业升级。园区良种化率达到100%,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5%以上,农产品农(兽)药残留合格率达97%。
——中卫园区着力打造“枸杞之乡”“压砂瓜之乡”品牌,加强以高值化加工、绿色富硒生产和精准农业为主导的创新示范,建立7000亩富硒砂瓜标准化生产基地、610万株蔬菜工厂化繁育基地、万头奶牛现代化养殖基地和250亩精品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有力带动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固原园区以打造冷凉蔬菜、草畜、中药材产业为主线,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综合科技示范服务基地,示范带动冷凉蔬菜、马铃薯、草畜、特色种养四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探索形成了贫困地区依托园区带动科技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银川园区围绕“发展都市农业”主题,开展设施园艺新品种引进和新型设施结构、高品质栽培、智慧管理等技术研发和示范,在创新平台搭建、科技培训、科技型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成效。
“对于宁夏而言,特色创新之路是弥补短板的最佳途径。我们只有立足自身优势,才能聚集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
科技搭桥,打造农业发展新引擎
想要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仅凭特色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新品种如何引进,新技术如何推广,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竞争力……这些都是横亘在我区农业发展面前的“拦路虎”。
近年来,我区借助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科技部门牵线搭桥、企业合作主体的作用,开展园区结对共建,建立合作载体,促进东西部创新资源跨区域双向流动,引进先进理念、运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吸引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园区。同时引进中科院、中国农大、江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大院大所科技力量,截至目前,参与东西部科技合作的高校、院所超过30个,高层次人才达200余名。
科技力量进驻,让园区如虎添翼。
吴忠园区与18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成立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在奶牛育种、繁殖疾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国内最前沿技术领域,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了一大批先进技术。此外,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设施蔬菜带来最新技术。
石嘴山园区与浙江农科院联合建立产业研究院,依托科技型企业建立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瓜菜育种、制种和草牧业一体化发展等一批技术集成项目,提升了园区生产技术水平。
中卫园区聚焦枸杞产业,建平台、引专家、做研发,培育了8家国家和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了企业研发水平,让枸杞核心区成为全区创新最活跃的高地之一。
固原园区与宁夏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院地合作关系,引进国内冷凉蔬菜最新品种、新技术,解决连作障碍难题,开展技术培训服务。
银川园区与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自治区现代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分科研成果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被大面积推广应用。
“我们的农业科技园区不管是从产业规模还是科研水平,都与国内先进农业科技厅园区存在一定的差距。接下来,宁夏必须打造完整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用园区创新资源集聚带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升级重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说。